在这个号称讲信用、守规则的社会里,有一个越来越讽刺的现象:努力还房贷的人,最终过得比耍赖不还债的人更惨。
你没有听错,现实就是这么荒诞。
🔨 房奴:守规矩的“金融劳工”
他们是这个时代最“讲信用”的一群人。他们二十多岁开始背上一笔几十上百万的房贷,不敢辞职,不敢创业,不敢生病,不敢离婚。他们在地铁上昏睡,在工位前加班,只为了每个月按时把“供楼”的钱交给银行。
而他们真正拥有的,只是一份“暂时可以住”的权利。房子抵押在银行名下,产权在合同上写着“你”,但自由不属于你。
💣 老赖:制度的“聪明玩家”
另一边,有人借钱买房、买车、刷卡、搞投资,资金链一断,拍拍屁股不还了。成了失信人?无所谓,反正信用已经废了,干脆玩脱。大不了不能坐飞机,不能贷款,他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**“彻底自由”**——不还、不供、不怕失去,因为他已经“没有什么可失去的”。
更可笑的是,这类人只要懂得“合理规避”,几年后还能东山再起。破产清算,注销信用,再用别人的身份重来一轮。
而房奴呢?供了10年,一旦断供,房子法拍,信用破产,还要继续偿还剩下的债务。“房没了,债还在,人也废了。”
📉 谁才是制度的真正受害者?
让我们来梳理一下:
对比项 房奴 老赖
信用记录 一直良好直到断供 一开始就崩了
财产结果 房子法拍 + 继续欠债 一无所有 + 无债一身轻
生活自由 被房贷锁死 被黑名单豁免责任
心理负担 极重 摊手,“爱咋咋地”
政策态度 被视为“可收割”的人 被视为“无力追偿”的人
讽刺不?
在这个游戏中,遵守规则的人被碾压到底线,而耍赖的人反而从规则里脱身。
🧠 房贷不是自由的起点,而是金融奴役的开始
我们从小被灌输“买房是刚需”“按揭是进步”“贷款是信用”的观念,殊不知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信仰工程。
银行不是在帮你实现梦想,而是在用贷款这根绳子,把你的人生捆在了流水线上。
而你还沾沾自喜,以为这叫“奋斗”。
❓谁才是笑话?
不是耍赖的失信人。他们只是看穿了游戏规则。
真正的笑话,是那个守信、苦撑、供楼20年的你 ——
房子贬值、生活沉重,最后既没资产,也没自由,只换来一句:
“恭喜你终于还清了贷款,现在可以安心继续打工了。”
📢 写在最后:
不是说“做老赖光荣”,而是这套系统早就偏离了公平与激励的初衷。
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开始让努力守信的人越来越像失败者,而让规避规则的人越来越游刃有余,问题就不只是个人的选择,而是制度的失衡。
别再嘲笑老赖,
你只是还没撑到看破游戏的一天。
赞(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