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几位朋友在国内成为“失信人”。因为他们都比我能干,都比我聪明,我也没看出他们有任何一步做错了。从那之后,我开始自觉地成为一个“主权个人”,不想再依赖系统给定的稳定叙事,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的生存结构与认知路径。
我们这一代为人父母者,最应该推翻的两大过时教育观念是:一、科幻小说不是现实;二、玩游戏的孩子注定玩物丧志。
这两个观念的毒性,在今天这个技术爆炸的年代尤其致命。
很多人说我语言晦涩,那我就说得直接一点:顶级的科幻作品,全都是预言。真正读懂科幻的人,能从中提炼出人类文明的演化逻辑,看清科技、制度乃至宇宙走向的结构性趋势。
至于游戏,它从来不是耽误前程的东西,而是一种“结构思维”的训练器。游戏引擎本质上就是一个模拟宇宙(simulation engine),它教会孩子如何在规则中规划路径、决策演化、突破封锁。如果连游戏中的 simulation 都玩不懂、打不过、无法升级,这个孩子在未来世界的职业路径恐怕真的只能指向考公或者当老师。
不仅要玩游戏,还要设计游戏。
赞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