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目前的时髦的词汇来看。‘’全球化‘’成为第三世界人们的最大利好的词汇。我还是弄不懂好像是‘’全球化‘’,到来时贫困就会自然逃遁的无影无终。
进入了新世纪时,富国的预言家们曾将许多妙语抛给这个世界上。自然。这种声音便成为人类的走向,正所谓;世界潮流浩浩荡荡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百年前,我们的先辈们就说过这类的话。那个时候还有‘’大同‘’普天同庆‘’之说。概念的多样,与今没有什么区别。
但是,我的心里总是有些不安。这种观点是富人的构想。可怜的大众,得到的将是另一类。的东西。就像一位哲人所说;‘新的主仆关系来描绘今天的世界格局。细想一下。也许有些道理,这个世界是被少数富人所操纵着,穷人只能是被动的按照富人们。所规划的行为来行动。
那结果就是弱国没有自己的声音,好似当前的以伊战争般的一样,以色列仗着美国撑腰,想打谁,就打谁。你看吧今天对伊朗进行空袭。明天就对黎巴嫩进行轰炸。后天就对胡塞武装进行斩首行动。为了扩大戈兰高地的权势,对于巴勒斯坦的手无寸铁的难民,进行无差别的打击。
中国的文人是很会赶时髦的。而且一旦有了钱。就会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一员。此时连文字也雍容华贵起来了。不愿承认落后,喜好攀比富人。也许这就是他们向上的动力吧。但是,失去的往往是大众和底层人宝贵的东西。
许多年前,还有一批为底层人写作的人。毕竟还有【‘创业史】’‘和’【‘三里湾】’‘。这样的书。但是现在有人还要将自己一生的精力。放到穷人那里。被人耻笑不说。还有落伍之嫌,遍观几千年的文学史,以穷人的苦乐为题材的作品、总是没有写宫闱秘事的多。也证明了文人们的势利。
我们也曾有过左翼的文学,主张过到底层生活,用以体验下层生活的艰辛和不易。矛盾、柔石,萧红等均写过感人的作品。但是不久便成了文化官僚的名利场。一些成名的文人们很快就穿上了西装。跑到十里洋场的夜总会去了。在我的心里,作家应该是很贵族的头衔,享受着比一般人还高的待遇。,近年来,一些曾显赫的文人哭喊着清贫。这是对于昔日荣华衰败的一种叹息吧。
其实做为作家。秘鲁有位诗人赛萨尓,巴列霍有句话,说的特别好;’‘靠写作解决生计的作家是少见的。超群者的头上永远带着荆棘冠。我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高贵的穷人。’作为诗人的他也深深的知道。他的‘成长是贫穷养育的。只有走向底层。写尽苦痛才能真正体会人本的东西。在这个世界上,一切漠视、冷漠穷人的文人都算不上真正的作家。思富之心,人皆有之,并非什么罪过。,但在缺少公正的世界上奢谈贵族,依附于强势。难说是一种道德。
天底下许多富人的出现,都是由成千上万的穷人的付出为代价。也就是说穷国养活了富国,同理,也就是穷人养活了富人。这个在百余年前巴黎公社呐喊的声音。直到今天,我感到依然是那么的亲切。
也只有经历过失业下岗。流浪、受辱的人才会懂得天底下的真实其实。社会上的一切华丽的如摩天大厦,都是由穷人的身躯支撑起来的,人很容易成为奴隶,却很难成为自己的主人,在现代化愈来愈发达的今天,主奴的关系以象滚雪球般的愈来愈大。但为底层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小。
![]()
我曾翻看杜甫的诗集,不禁想起,在我小的时候,父亲有时候在家无事时就会背诵一些古诗,当时我还是太小,并不懂诗词的含义,到了我懂的时候,才明白父亲背诵的是杜甫的【三吏】中的石壕吏,读到那些感时伤世之作,不禁流下眼泪。
那些为穷人写的诗篇句句感人,篇篇动情,在他那个年代有如此悲天悯人情怀的不是很多。自愿成为受难者的一员。为无权无势的人呐喊。【三吏】【三别】与华丽的宫廷艺术比显得凄凉、简陋。但是那里却流动着穷人的声音。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人。大约才读出那魂魄的深。甫的伟大。我觉得就在这里。
赞(1)